在 3D 打印流程中,3D 打印耗材作为直接转化为实体模型的核心材料,其性能与类型直接决定打印成果的用途、精度与耐用性。从入门级的装饰模型到工业级的精密零件,不同材质的3D 打印耗材满足了多元化的打印需求,相关 LSI 关键词包括:FDM 塑料线材、SLA 光敏树脂、SLM 金属粉末、PLA 环保耗材、ABS 工业耗材。
一、3D 打印耗材的主要材料类型及特性
3D 打印耗材根据适配的打印工艺与应用场景,可分为塑料类、金属类、树脂类及特殊材料四大类,每类耗材都有明确的性能优势与适用范围:
1.1 塑料类耗材(FDM/FFF 工艺主流)
塑料类3D 打印耗材以线材形态存在,适配熔融沉积成型工艺,是桌面级与工业级打印的基础选择:
PLA(聚乳酸)

特性:采用玉米、甘蔗等可再生原料制成,环保可降解;打印温度低(190-220℃),无刺激性气味;但耐热性较差,60℃环境下易软化变形。
应用:教育教学模型(如几何模型)、家居装饰品(如摆件、收纳盒)、食品接触包装(如简易零食盒)。
ABS(丙烯腈 - 丁二烯 - 苯乙烯)
特性:具备高强度、耐冲击性能,可承受 100℃高温;但打印时需配备加热床(温度约 100℃),且会释放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需在通风环境操作。
应用:汽车内饰零件(如卡扣、装饰件)、电子设备外壳(如路由器外壳、遥控器外壳)、工具手柄(如螺丝刀手柄)。
PETG(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 - 1,4 - 环己烷二甲醇酯)
特性:融合 PLA 的易打印性与 ABS 的韧性,耐化学腐蚀、透明度高,打印过程中不易翘曲,无需复杂的封闭打印环境与后处理。
应用:食品接触容器(如保鲜盒、水杯)、医疗器械外壳(如简易检测仪外壳)、户外部件(如小型园艺工具、阳台装饰架)。
TPU(热塑性聚氨酯)
特性:高弹性,邵氏硬度范围 60A-95A,触感类似橡胶,耐磨且可反复弯曲;打印时需降低速度,避免线材因弹性拉伸导致送丝不畅。
应用:鞋垫、密封圈(如水管密封圈)、可穿戴设备配件(如智能手环表带、运动护具内衬)。
1.2 金属类耗材(工业级 SLM/DMLS 工艺适配)
金属类3D 打印耗材以粉末形态存在,适配选择性激光熔化、直接金属激光烧结等工业级工艺,主打高强度与高精度:
不锈钢
特性:高强度、耐腐蚀、耐高温,打印后零件致密度可达 99.5% 以上,适配 SLM/DMLS 工艺,可通过后期抛光提升表面光洁度。
应用:机械传动零件(如齿轮、轴承)、医疗器械(如手术钳、镊子)、航空航天小型部件(如连接件、支架)。
钛合金
特性:密度低(约 4.5g/cm³)、强度高,具备优异的生物相容性,无毒性且不易引发人体排异反应,打印后可直接用于医疗植入。
应用:医疗植入物(如人工关节、种植牙基台)、航空航天轻量化零件(如发动机叶片、机身框架配件)。
铝合金
特性:重量轻、导热性好,打印后可通过阳极氧化处理提升表面硬度与美观度;成本低于不锈钢与钛合金,性价比高。
应用:汽车轻量化零件(如底盘支架、轮毂配件)、电子设备散热部件(如笔记本电脑散热支架、手机中框)。
1.3 树脂类耗材(SLA/DLP 光固化工艺专用)
树脂类3D 打印耗材为液态光敏树脂,通过紫外线照射固化成型,核心优势是高精度与表面细腻度:
标准光敏树脂
特性:打印精度高,误差可控制在 ±0.1mm,固化后表面光滑,能精细还原模型细节;但韧性较差,受到外力撞击易脆裂。
应用:珠宝蜡模(用于珠宝铸造)、牙科正畸模具(如牙齿矫正器模型)、精密建筑模型(如户型微缩模型、古建筑复刻模型)。
弹性树脂
特性:固化后具备良好弹性,可弯曲且不易断裂,触感接近橡胶或硅胶;但耐高温性差,50℃以上环境易软化变形。
应用:小型柔性配件(如耳机硅胶套原型、玩具关节)、仿生模型(如手指关节、动物爪子模型)。
1.4 特殊功能耗材(适配特定场景需求)
陶瓷耗材
特性:耐高温(可承受 1000℃以上高温)、耐腐蚀,绝缘性能好;但脆性高,抗冲击能力差,打印完成后需经过高温烧结处理才能达到最佳性能。
应用:耐高温餐具(如陶瓷杯、陶瓷碗)、艺术摆件(如陶瓷雕塑、陶瓷花瓶)、电子绝缘元件(如陶瓷基板、绝缘套管)。
碳纤维增强耗材
特性:以塑料(如 PA 尼龙、PLA)为基底,添加碳纤维颗粒,强度较纯塑料耗材提升 30%-50%,且重量轻;但打印时易磨损打印机喷嘴,需搭配硬化喷嘴使用。
应用:高强度机械零件(如无人机机架、机器人关节)、运动器材配件(如自行车脚踏板、滑雪板固定器)。
二、全球最常用的 3D 打印耗材
根据市场数据统计,目前全球3D 打印耗材市场中,塑料类耗材占据主导地位,其中 PLA 与 ABS 是使用最广泛的两类,具体占比与特性如下:
2.1 PLA(聚乳酸):入门级首选耗材
市场占比:约 37.1%,是全球使用量最高的3D 打印耗材,尤其在桌面级打印领域占据绝对主导。
核心优势:
环保性强,采用可再生植物原料制成,废弃后可自然降解,对环境友好。
打印门槛低,无需配备加热床(部分入门级打印机可常温打印),打印温度范围宽(190-220℃),不易出现翘曲、断丝等故障,适合新手操作。
表面光洁度好,打印后模型表面细腻,无需复杂后处理即可直接使用。
局限性:耐热性差,60℃以上易软化,无法用于接触热源的场景(如盛放热水的容器);强度较低,不适合制作承重零件(如支架、齿轮)。
典型应用:教育机构的教学模型(如生物细胞模型、数学几何模型)、家庭用户的装饰摆件(如卡通玩偶、桌面收纳盒)、小型企业的产品原型(如玩具手办原型)。
2.2 ABS(丙烯腈 - 丁二烯 - 苯乙烯):工业级基础耗材
市场占比:约 15.5%,是工业级桌面打印与小型工业打印的核心耗材,仅次于 PLA。
核心优势:
机械性能优异,具备高强度、高韧性与耐冲击性,可承受 100℃高温,适合制作需要长期使用的功能件。
可后处理性强,打印后可通过丙酮抛光、喷漆等方式提升表面光洁度与美观度,适配工业产品的外观需求。
兼容性广,几乎所有支持 FDM 工艺的工业级打印机都能使用 ABS 耗材,适配性强。
局限性:打印条件苛刻,需配备加热床(温度约 100℃),且需在封闭、通风的打印环境中操作,避免 VOCs 危害人体健康;易出现翘曲现象,需调整打印参数(如添加支撑、调整打印速度)。
典型应用:汽车制造领域的内饰零件(如车门内饰卡扣、仪表盘装饰件)、电子行业的设备外壳(如工业控制器外壳、路由器外壳)、工具制造领域的手柄(如螺丝刀手柄、钳子手柄)。
2.3 其他常用 3D 打印耗材
PETG:市场占比约 12%,因融合 PLA 与 ABS 的优势,成为兼顾易用性与功能性的优选耗材,适合制作医疗器械外壳、户外用品等。
TPU:市场占比约 8%,主打柔性特性,是制作弹性配件的核心耗材,如鞋垫、密封圈、可穿戴设备表带等。
光敏树脂:市场占比约 10%,在高精度打印领域需求旺盛,主要用于珠宝蜡模、牙科模具、精密模型等场景。
三、3D 打印耗材的选择建议
选择3D 打印耗材需遵循 “工艺适配→场景需求→性能筛选→成本控制” 的逻辑,确保耗材与打印目标完美匹配:
3.1 步:根据打印机工艺匹配耗材
不同 3D 打印工艺对3D 打印耗材的形态、属性要求不同,需优先确保兼容性:
FDM/FFF 打印机(熔融沉积):仅适配塑料类线材耗材,如 PLA、ABS、PETG、TPU,不可使用粉末或液态耗材。
SLA/DLP 打印机(光固化):仅适配液态光敏树脂,包括标准树脂、弹性树脂、耐高温树脂,不可使用线材或粉末耗材。
SLS/SLM 打印机(粉末烧结):仅适配粉末类耗材,如尼龙粉末、不锈钢粉末、钛合金粉末,不可使用线材或液态耗材。
3.2 第二步:按使用场景筛选耗材
入门 / 教育场景(无功能需求):推荐 PLA 耗材。成本低(约 60-100 元 / 公斤)、易打印、环保,适合新手练习与教学演示,无需考虑高强度与耐高温性。
工业功能场景(需承重 / 耐温):中低要求选择 ABS 或 PETG(100-200 元 / 公斤),高强度、高耐温需求选择金属粉末(500-1000 元 / 公斤)或碳纤维增强耗材(200-300 元 / 公斤)。
高精度场景(需精细细节):选择光敏树脂(150-300 元 / 升),打印精度可达 ±0.1mm,适合珠宝、牙科、精密模型等场景。
柔性需求场景(需弯曲 / 回弹):选择 TPU(150-250 元 / 公斤)或弹性树脂(200-350 元 / 升),可制作弹性配件,如鞋垫、密封圈。
3.3 第三步:控制成本与做好耗材保存
成本控制:入门级选择 PLA(60-100 元 / 公斤);工业级中低预算选择 ABS/PETG(100-200 元 / 公斤);高精度或高强度需求选择光敏树脂(150-300 元 / 升)或金属粉末(500 元 / 公斤以上)。
保存注意事项:吸湿类3D 打印耗材(如 PETG、TPU、尼龙)需放入干燥箱存储,避免受潮导致打印时出现气泡;PLA 可在常温干燥环境保存,保质期约 1 年;光敏树脂需避光保存,防止提前固化。
四、3D 打印耗材应用案例(数据支撑)
某小型玩具设计公司需研发一款卡通玩偶原型,初期采用 “ABS 注塑” 方案,面临两大问题:一是开模成本高(单次开模费用约 3 万元),且试模周期长达 15 天,无法快速迭代设计;二是玩偶细节复杂(如细小的面部表情、肢体关节),注塑工艺难以精准还原,原型与设计图误差超 ±0.5mm。
改用 “FDM 工艺 + PLA3D 打印耗材” 方案后,研发效率与精度显著提升:
无需开模,直接通过 3D 模型打印玩偶原型,单次打印成本仅 50 元,较开模成本降低 99.8%;设计迭代周期从 15 天缩短至 6 小时,可快速调整玩偶面部表情与肢体比例。
PLA 耗材打印精度达 ±0.2mm,能精准还原玩偶细小细节(如 0.3mm 的眼睛瞳孔、1mm 的手指关节),原型与设计图误差降至 ±0.1mm,无需人工打磨调整。
PLA 耗材环保无异味,打印过程无需通风设备,适合办公室环境操作;同时表面光洁度好,打印后可直接用于市场调研展示,用户认可度提升 30%。
目前该公司已通过 PLA 耗材完成 5 代玩偶原型研发,累计节省开模与迭代成本超 12 万元,产品上市时间提前 2 个月。
五、FAQ 问答
问:新手次使用 3D 打印机,选择哪种 3D 打印耗材最合适?为什么?
答:新手优先选择 PLA 耗材。原因在于:一是 PLA 打印门槛极低,无需配备加热床(部分入门级打印机可常温打印),打印温度范围宽(190-220℃),不易出现翘曲、断丝等故障,新手易上手;二是 PLA 环保无刺激性气味,无需在通风环境操作,适合家庭、教室等封闭空间;三是成本低(60-100 元 / 公斤),即使打印失败也不会造成过多浪费,适合练习建模与打印参数调试。
问:3D 打印耗材受潮后会对打印产生什么影响?如何处理受潮的耗材?
答:受潮的3D 打印耗材会严重影响打印质量:一是线材类耗材(如 PETG、TPU)受潮后,内部水分受热蒸发,导致打印件出现气泡、针孔,表面粗糙且强度下降;二是粉末类耗材(如尼龙粉末)受潮后易结块,无法均匀铺粉,导致打印失败;三是光敏树脂受潮后,可能出现提前固化现象,影响打印精度。处理方法:线材类耗材放入专业干燥箱(温度 40-60℃,烘干 4-8 小时);粉末类耗材使用真空干燥箱(温度 50-80℃,真空度 - 0.08MPa 以上,烘干 6-12 小时);光敏树脂受潮后需更换新耗材,无法修复。
问:想打印可接触食品的容器(如水杯),应选择哪种 3D 打印耗材?需要注意什么?
答:应选择食品级3D 打印耗材,推荐食品级 PLA 或 PETG。注意事项:一是需确认耗材是否通过权威认证,如 FDA(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或 GB 4806(中国食品接触材料安全标准),避免非食品级耗材释放有害物质;二是打印后需彻底去除模型表面的支撑结构与毛刺,并用酒精清洗干净,防止细菌残留;三是避免用于长期接触高温的场景(如盛放沸水),PLA 与 PETG 耐高温性有限(PLA 耐温≤60℃,PETG 耐温≤80℃),高温下可能变形或释放微量物质。
问:金属类 3D 打印耗材成本较高,有没有性价比更高的替代方案用于制作高强度零件?
答:有两种高性价比替代方案:一是选择碳纤维增强塑料耗材(如碳纤维 PLA、碳纤维 PA),这类耗材以塑料为基底,添加碳纤维颗粒后强度较纯塑料提升 30%-50%,成本仅为金属粉末的 1/5-1/3(约 200-300 元 / 公斤),适合制作无人机机架、小型机械零件等非极端环境使用的高强度件;二是采用 “塑料打印 + 金属涂层” 工艺,先使用 ABS 或 PETG 打印零件,再通过电镀工艺在表面覆盖金属层(如铜、镍),既保留塑料的轻量化优势,又具备金属的耐磨性与导电性,成本较纯金属打印降低 70% 以上,适合制作对外观与表面性能有要求的零件(如装饰性金属配件)。
本文由加搜 TideFlow AIGC GEO 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