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打印守护传统:一位珠宝商的3D打印传承之路

GS 452 2025-11-13 11:42:56 编辑

数字化革新正席卷德国巴伐利亚州的里登村,为那里的传统工艺注入新活力。

△*ndrea制作的吊坠,右下角是由人工智能*loyd设计的创意图

2025年11月11日,南极熊获悉,珠宝制造商*ndrea *atzner携16岁儿子及多台桌面3D打印机,结合人工智能与家族传承,探索出一条传统工艺与创新融合的新路径。

△*ndrea的*tsy店铺

消失的工艺遇上新的工作流程Andrea出身于手工艺世家。她的祖母曾从事加布隆兹地区的珠宝行业,该行业极具地方特色。她还清晰地记得,祖母当年如何用脚踏冲孔机为金属纽扣打孔。她的祖父母曾经营一家玻璃作坊,专精于制作精美的玻璃义眼。这项工艺不仅要求双手极度稳定,更考验对色彩的精准把握。Andrea的童年时光大多在作坊里度过,她常久久注视着在炉火旁塑形玻璃的祖父,而祖母、姑姑和母亲则在一旁专注地完成这些精密的物件。这份融于血脉的艺术感、精准度与家族传承,如今在Andrea自己的工作室“*chmuckherstellung *ndrea *atzner”中得以延续。在这里,她巧妙地将传统珠宝工艺与现代数字工具相结合。她的作品系列,也完美承袭了家族对精细结构与独特材质的极致追求。当一位87岁高龄的本地锡器雕刻师退休,却因无人继承而使技艺濒临失传时,Andrea再次面临这个似曾相识的难题:如何守护这些正在消逝的传统?她的答案是:将当地手工艺传统,与人工智能辅助的3D设计及小规模生产相结合。

△采用3D打印与人工智能制作的耳环

从提示到原型:与人工智能共创Andrea现在采用 AI平台进行设计,它可根据文本或图像提示生成3D模型。虽然单个模型的生成仅需不到两分钟,但这依然是一个需要耐心并不断迭代的过程:她反复尝试不同指令,调整风格参考,持续优化生成结果,直至设计达到完美平衡。她强调:“利用AI创作,它的本质仍是创作。你需要具备对形态的敏锐洞察力,并深知何为可行的设计。这项技术只是加速了你的创意探索。”一旦设计定稿,她十六岁的儿子便会使用软件接手后续工作,负责修正几何结构、精修细节,并准备3D打印文件。他们的车库已被改造成一个紧凑的工作室,多台打印机在此日夜不停地运转。材料的选择本身,就是一门艺术。Andrea会为每一件3D打印作品精心考量机构强度、表面纹理与重量。她持续探索新型打印耗材与表面处理工艺,致力于让3D打印的珠宝,也能拥有手工艺品般的独特质感。

△这是Andrea设计的另一款吊坠

传承匠心与创新技术并非所有3D打印作品都会以最终形态离开工作室。其中许多被用作铸造模具,它的原理与传统模具雕刻或焊接一脉相承,只是整个工作流程已转向数字化。为此,安德里亚与“ Die verrückte Lötwerkstatt”的Peter展开合作,共同将AI与3D打印技术引入珠宝焊接领域。目前,她正为一家本地珠宝商创作以慕尼黑啤酒节为主题的作品,设计了一系列小号、大号和圆号模型。这些打印出的模型将用于制作锌铸模具,最终诞生为既承载传统又充满新意的收藏级胸针。

 

本文来自 Jiasou Tideflow - AI GEO自动化SEO营销系统创作

上一篇: 光固化3D打印技术基本原理与技术特征概述
下一篇: 华中科技大学综述:3D和4D打印电磁超材料应用及发展趋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