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7日
阅读时间: 15 分钟
在高性能防护装备的设计领域,头盔无疑是最具挑战性的品类之一。它是一个承载着生命安全的“矛盾体”:一方面,它必须具备极致的轻量化特性,以降低佩戴者的颈部负担,提升长时间佩戴的舒适性;另一方面,它又必须拥有毫不妥协的抗冲击能力,在关键时刻吸收和分散能量。
传统上,头盔的研发与制造严重依赖昂贵的注塑模具。这意味着,设计师的每一个“灵光一现”——无论是为了优化空气动力学而设计的复杂通风结构件,还是为了轻量化而引入的内部晶格设计——都必须面对一个高昂的赌注:投入数十万甚至上百万的开模费用。更糟糕的是,模具一旦成型,迭代和优化的窗口随即关闭。这导致头盔的结构创新周期漫长、成本高昂,且充满了设计上的妥协。
然而,随着工业级3D打印机技术的精进,这一研发“僵局”正在被打破。Raise3D DF2,作为一款基于DLP(数字光处理)技术的高精度光固化打印机,正凭借其对复杂几何的驾驭能力和对高性能树脂的兼容性,为头盔结构件的开发提供了一套全新的解决方案,让轻量化与抗冲击这两个看似对立的目标,在研发阶段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平衡。
“轻量化”的赋能:DLP技术对复杂几何的精准还原
头盔轻量化的核心,在于用最少的材料实现最优的防护结构。这正是DLP技术的用武之地。
与FDM(熔融挤出)的层纹和LCD(液晶掩膜)的轻微光晕不同,Raise3D DF2采用的DLP技术,通过2K(2560×1440)分辨率的数字微镜阵列(DMD)芯片,能投射出像素尺寸精确到78.5µm的紫外光。这种高精度的“像素级”固化能力,为轻量化结构的开发带来了两大优势:
- 薄壁与镂空结构的稳定成型
为了轻量化和透气性,头盔设计中充满了复杂的薄壁和镂空通风道。以“云量几何”团队开发的婴儿矫形头盔为例(尽管其使用的是FDM技术,但设计原理相通),他们通过优化的镂空结构设计,将头盔重量降至仅110克,同时保证了透气性。Raise3D DF2的DLP技术能够更稳定、更光滑地打印这些精细的薄壁结构,确保原型在轻量化的同时保持结构完整性,不会在测试中轻易失效。
- 内部晶格(Lattice)结构的精确制造
现代结构优化设计中,内部点阵或晶格填充是实现极致轻量化和可控抗冲击性能的关键。DF2的高分辨率和高表面质量,使其能够忠实还原这些复杂的内部几何,制造出“外表光滑、内藏玄机”的结构件原型。这使得设计师可以在开发阶段就对不同晶格结构的吸能效果进行物理测试和迭代,这是传统模具或CNC加工完全无法实现的。
“抗冲击”的基石:开放平台兼容工业级韧性树脂
仅仅实现轻量化的复杂几何是不够的。对于头盔原型而言,如果材料一碰就碎(如普通光敏树脂),那么所有的结构验证都无从谈起。这正是Raise3D DF2打印机解决方案的另一大核心价值:它不是一个封闭的“玩具”,而是一个开放式材料平台(OMP)。
DF2经过官方验证,3D打印材料全面兼容来自Forward AM、汉高(Henkel LOCTITE)等全球顶尖化工巨头的工业级高性能树脂。
对于头盔开发而言,最具意义的是那些高韧性和高抗冲击材料。例如,DF2兼容的Henkel LOCTITE 3D IND405树脂,其材料特性被明确描述为“具有高抗冲击性和高延伸率” 。
这意味着,设计师使用DF2打印机出的头盔原型,不再是只能看、不能摸的“脆壳”,而是一个真正具备抗冲击韧性的功能性样件。它可以承受初步的跌落测试、冲击测试和装配应力,从而为结构设计的抗冲击性能提供真实、有效的数据反馈。

“平衡”的艺术:DF2如何加速“轻”与“强”的融合?
Raise3D DF2的真正威力,在于它将轻量化的几何自由与抗冲击的材料性能“平衡”在了同一次打印任务中。
在传统的开发流程中,轻量化验证和抗冲击验证是脱节的:
- 传统CNC: 可以用铝或工程塑料(如POM)加工出高强度原型,但它无法还原轻量化的复杂内部结构,且成本高昂。
- 传统SLA/LCD: 可以打印出复杂几何,但受限于标准树脂的脆性,无法进行有效的抗冲击测试。
设计师陷入了一个“两难”:轻量的模型不抗冲,抗冲的模型不轻量(或不复杂)。
Raise3D DF2解决方案则提供了一个“闭环”:
- 设计: 设计师在CAD中构建一个兼顾轻量化(镂空/晶格)与结构强度的头盔模型。
- 打印: 在DF2上选用LOCTITE IND405等高抗冲击树脂进行打印。
- 测试: 打印完成的原型,既拥有设计中的轻量化复杂几何,又具备材料本身的抗冲击韧性。
- 迭代: 工程师可以立即对这个“几近真实”的原型进行物理测试,在一天之内就能得到关于轻量化与抗冲击平衡点的真实反馈,并迅速进行下一轮设计优化。
全球领先的线束制造商海尔曼太通(HellermannTyton)在其功能性原型开发中就采用了Raise3D DF2。他们正是看中了DF2打印机能稳定打印Henkel高性能树脂,以制造那些既需要结构强度又要求一定柔韧性的复杂部件。这种为工业应用而生的“功能性原型”制造能力,与头盔开发的需求不谋而合。

Raise3D DF2 在头盔开发中的角色定位
| 开发阶段 | 传统模具开发 | Raise3D DF2 解决方案 |
| 概念设计验证 | 依赖油泥/泡沫(仅外观),或昂贵的CNC(功能受限) | 快速打印(12-24h),实现高精度、光滑表面的外观模型 |
| 结构迭代(轻量化) | 极困难。修改CNC程序或模具,成本高、周期长 | 极灵活。可同时打印多个轻量化方案(晶格/镂空)进行对比 |
| 功能测试(抗冲击) | 需制作昂贵的原型模具或CNC加工,周期数周 | 快速实现。使用高抗冲击树脂,打印出可直接测试的功能原型 |
| 小批量试产 | 需开昂贵的钢制模具 | 可直接用于小批量(如几十上百件)的市场测试或认证样品生产 |
| 开发总周期/成本 | 周期长(数月),成本高 | 周期短(数周),成本显著降低 |
不止于头盔:重新定义结构件开发范式
Raise3D DF2解决方案(DLP打印机 + 开放式高性能树脂平台)的意义,已远超头盔开发本身。它代表了一种新的结构件研发范式:
对于所有那些需要在轻量化、复杂几何与抗冲击(或耐热、耐化学性)之间寻找最佳平衡点的部件——无论是汽车的轻量化支架、无人机的异形结构件、还是机器人的定制化外壳——DF2都提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能够在研发早期就获得高保真功能原型的平台。
它让工程师不再需要在“设计理想”与“制造现实”之间痛苦妥协,而是能够放手去探索结构的极限。通过Raise3D DF2,轻量化与抗冲击不再是跷跷板的两端,而是可以被精确平衡和融合的工程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