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打印机


材料


3D打印教育如何推动STEAM课程深度融合?

目录

2025年10月29日

阅读时间: 15 分钟

STEAM教育——融合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艺术(Arts)与数学(Mathematics)的跨学科教学理念,早已不是新鲜词。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如何真正打破学科壁垒,让知识融会贯通,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与创新能力,一直是教育者面临的挑战。传统教学模式下,各学科往往“各自为政”,知识点割裂,难以形成合力。而3D打印技术的引入,正以其天然的跨学科属性和“所想即所得”的实践特性,成为推动STEAM课程深度融合的强大催化剂。

从“分科教学”到“项目驱动”:3D打印的“粘合剂”作用

3D打印的魅力在于,它几乎强制性地要求学生在一个项目中同时运用多学科知识。一个看似简单的3D打印任务,其背后蕴含着完整的STEAM实践闭环:

  1. 科学(Science)原理的应用: 无论是设计一个仿生结构(如打印细胞模型、动植物标本),还是优化一个工程部件的热力学性能,都需要学生理解并应用相关的物理、化学或生物学原理。例如,在打印用于科学实验的定制化装置(如杠杆平衡装置、磁场演示器)时,学生必须先掌握其背后的科学规律。
  2. 技术(Technology)的掌握与运用: 从三维建模软件(CAD)的学习,到切片软件(如Raise3D的ideaMaker)参数的理解与设置(层厚、填充、支撑等),再到3D打印机(如Raise3D E2、Pro3系列)的操作、维护和故障排除,整个过程本身就是一次深度的技术实践。学生需要掌握数字化建模、增材制造工艺、材料特性等核心技术知识。
  3. 工程(Engineering)思维的锤炼: 3D打印项目往往围绕着解决一个具体问题或实现一个特定功能展开。学生需要经历需求分析、方案设计、结构优化、原型制作、测试验证、迭代改进的完整工程流程。例如,在RoboMaster机甲大师赛中,上海交大和哈工大(深圳)的战队就大量使用Raise3D E2CF等打印机制作机器人零部件(如飞镖、保护件、轻量化结构件),不断优化设计以提升性能,这就是典型的工程实践。
  4. 艺术(Arts)审美的融入与表达: 3D打印将创意设计的门槛大大降低。学生可以将天马行空的艺术构想,通过三维建模转化为可触摸的实体。无论是设计独特的文创产品、个性化的艺术雕塑,还是为工程部件赋予更符合人机工程学的美学形态,都离不开艺术设计思维的融入。英国博顿学校的学生就利用Raise3D E2的双色打印功能,创作了个性化的钥匙圈和圣甲虫模型。
  5. 数学(Mathematics)逻辑的量化与应用: 三维建模本身就是基于精确的几何坐标和尺寸。学生在设计过程中需要运用空间几何知识,理解比例、缩放、对称等数学概念。在进行结构优化或设置打印参数时,更需要运用数学逻辑进行量化分析和计算。打印数学教具(如立方体、莫比乌斯带、函数模型)更是将抽象数学概念具象化的有效手段。

3D打印驱动的STEAM融合实例

项目示例 科学 (S) 技术 (T) 工程 (E) 艺术 (A) 数学 (M) 关键价值
设计打印仿生机械手 生物力学 建模、打印操作 结构设计、测试 外形设计 几何、比例 理解人体结构,实践机电一体化
制作历史建筑微缩模型 材料特性 扫描/建模、切片 结构稳定性 细节还原、美学 尺寸缩放 具象化历史知识,培养空间感
开发定制化实验器材(如离心管架) 实验需求 CAD、打印 功能实现、适配 (人机工程) 精确尺寸 解决实际科研问题,提升动手能力
创作参数化设计的艺术品/灯具 光学(如透光) 参数化建模 结构可行性 创意核心 算法、几何 探索算法生成艺术,融合技术与美学
设计并打印水火箭/滑翔翼 空气动力学 建模、打印 性能优化 外观设计 几何、计算 实践物理原理,培养系统工程思维

为何这种融合至关重要?

通过3D打印将STEAM各学科“拧成一股绳”,带来的不仅仅是课堂趣味性的提升,更是对学生核心素养的深度培养:

  • 跨学科解决问题能力: 真实世界的问题很少是单一学科的。3D打印项目迫使学生跳出学科边界,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复杂挑战。
  • 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 从想法到实物的快速转化,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欲和动手实践的热情。失败不再可怕,快速迭代成为常态。
  • 计算思维与数字化素养: 熟练运用建模、切片、打印等数字化工具,本身就是未来人才必备的核心技能。
  • 为未来职业生涯做准备: 无论是工程师、设计师、科研人员还是艺术家,跨学科协作和运用数字化工具的能力都日益重要。3D打印教育无疑为学生进入这些领域打下了坚实基础。

挑战与未来:让融合走深走实

当然,3D打印在STEAM教育中的深度融合并非一蹴而就。正如《3D打印技术与教育科研白皮书》中所指出的,仍面临师资培训(教师需要掌握跨学科知识和新技术)、课程开发(需要设计真正融合的项目式学习课程)、设备与资源投入(需要性价比高、稳定可靠且安全的设备,如Raise3D针对教育市场的产品线)、以及评价体系(如何评估跨学科项目中的综合能力)等挑战。

然而,趋势已然明朗。随着国家政策的持续支持(如将增材制造纳入新专业目录和职业标准),以及像Raise3D这样提供从设备(覆盖FDM到光固化,如E2, Pro3, DF2系列)、软件(ideaMaker)、云平台(RaiseCloud)到课程资源、师资培训等一体化解决方案的企业不断涌现,3D打印正加速成为连接STEAM各学科、点燃学生创新火花的“金钥匙”。

未来,我们有理由相信,以3D打印为载体的深度融合式STEAM教育,将不再是少数学校的“盆景”,而是能够惠及更多学子、培养出更多具备未来竞争力的创新型人才的“沃土”。

更多内容